双旗镇刀客

动作片大陆1991

主演:高一玮,赵玛娜,常江,孙海英,王刚

导演:何平

 剧照

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2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3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4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5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6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3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4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5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6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7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8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19双旗镇刀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1 00:12

详细剧情

  中国西部,黄沙漫天,马嘶人怒。自幼跟随父亲操练关西无极刀法的孩哥(高伟 饰)遵照父亲的遗嘱,来到双旗镇寻找指腹为婚的妻子好妹(赵玛娜 饰)。只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好妹及其父亲瘸子(常江 饰)毫不待见这个男孩。婚期无望,孩哥只得暂时在瘸子的店里当小伙计。一日,土匪二爷意欲强暴好妹,结果为孩哥所杀。此举惹恼了长年盘踞双旗镇的土匪头子一刀仙(孙海英 饰)。由此惹得滚滚狂沙中刀光剑影,鲜血四溅……  本片荣获1991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1992年东京第三届夕张国际惊险与科幻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1992年第五届《中时晚报》电影奖商业映演类年度大陆优秀电影奖、1993年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奖。

 长篇影评

 1 ) 大漠孤烟里的成王败寇

         约翰·韦恩说过一句精辟的话:西部片中,牛仔可以没有表情不说话,但枪不能不响。《双旗镇刀客》是一部中国的西部片,只不过把牛仔换成了刀客,把枪换成了刀。但其西部片的精神还在,导演秉承男性主义电影一贯的沉默与粗犷,把《双旗镇刀客》中粗粝硌人却豪情万丈的质感做到了极致。其中大色块的铺陈使电影如同大段大段的沉默与注视,在干燥的空气里,呼啸而过。
        黄色的一望无尽的沙漠与皴裂的土地是《双旗镇刀客》的美学基础,把整部电影都带入苍凉。镜头毫不遮掩的展现中国西部荒漠的景象,飞沙走石,原始落后,粗糙的饮食,房屋像疮一样长在土里,人物脸上的麻木和同样麻木的生活环境一样并行不悖。在那样的时代里,人类本身被激发出来的唯有生存欲望。所以一切不必要的争夺与杀戮也就变得合情合理了。导演选择干旱的沙漠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刻意模糊了时代背景,把观众的注意力放在了故事本身,把对人性的拷问和灵魂成长的过程置在阳光下暴晒,一览无余。影片着力渲染单调无望的生活图景,用黄色打磨时代的棱角,让故事不经意的陷在传说里无迹可寻。这本身就是一个英雄成长的故事,而每个时代都会有英雄。
        黑色的人群是标榜中国电影的一条重要标志。小武那个时代有,秋菊那个时代有,白鹿原那个时代也有。无论是看戏还是围观杀戮,总会有一群人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指指点点。影片中双旗镇的村民,虽然在影片中没有刻意指出,但其作用也不言而喻。从孩哥一来到镇上,那些好奇警惕的打量的眼神,到明白孩哥身份后对瘸子的冷嘲热讽,以及面对恶霸强权事不关己的沉默还有难求自保是集体的愤怒,潦草几笔,却精炼地勾勒了一组不望更好只求自保苟活于乱世的众生群像。因此黑色的意向也给影片带来了一丝压抑绝望的底色,只是这种绝望不是来自外来的危险,而是人性最深处的麻木与冷漠。他们永远站在沉默的寂静里,木讷的看着屠刀,一动不动。
        而红色却作为一种救赎的色彩出现在影片中,出现在好妹的身上。她是坚硬的土地上一抹柔软的绸缎,是整部影片里最富有希望的存在。而女人作为西部片中似有似无的摆设,总是在最后一刻才成为英雄的寄托。所以好妹的角色,总是出现在孩哥成长过程中每一个转折点上。从孩哥第一次出刀,赢得她的关注和好感,到第二次出刀救她性命,最后一次出刀拯救全村人,好妹也陪伴孩哥完成了他本身的成长。而红色绽放在坚硬的土地上,也使得刀光剑影的故事本身,多了一抹柔情。
        厚实的土地,简陋的村落,干涸的水源,浑浊的风沙,影片对于这些意象的反复运用,是观众从始至终都沉浸在那个年代特有的粗粝中。黄色幕布下闪动的黑色与红色,也是隐藏在西部片里的诗意。导演用笔大气,大故事背景下的儿女情长,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要么去除,要么弱化,变成侠义武道北京墙幕上一个遥远的影子。出鞘的刀杀完人之后要回到鞘里,武器代表尊严,大漠孤烟里唯有勇敢的人才能获得幸福,尽管幸福和空气一样干燥。

 2 ) 疏影与暗香:当西部片的瓶装了武侠片的酒

    二十一世纪流行混搭,因为传统的类型已经臻于完美,再不回头自顾自地走下去,完美也就成了流俗。


    当深度、场面、情节都挖掘殆尽的时候,电影界也要靠混搭来生存,靠混搭来制造新鲜感,发挥想象力,吸引观众的眼球和握钱袋的手。比如跨越古典与现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后现代激情版》,比如关公战秦琼式的《异形大战铁血战士》。


    先知先觉的人往往赶在潮流的前面,导演何平不知道算不算一个,但他的电影《双旗镇刀客》确实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即使放到十八年后的今天也不算落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敏于混搭、敢于混搭、善于混搭。


    其实,何平一开始是想拍部武侠片的,但他不想走入前人的窠臼。于是借来有些形似的美国西部片来参照。有意无意间,《双旗镇刀客》就成了美国西部片与中国武侠片混搭的产物。


    但混搭搭不好,不同成分不同元素会互相牵扯、彼此拖累。对这一点,《双旗镇刀客》很明确:西部片是形,武侠片是质;西部片是瓶,武侠片是酒。


    说起来,《双旗镇刀客》算是中国第一部西部片。说起来,《双旗镇刀客》很有点《七侠荡寇志》和《正午》的影子。情节、场景、人物都粗犷而简单,在简单中都有一股浓郁的压迫式的紧张气氛。但《七侠荡寇志》也好《正午》也罢,它们用简笔勾勒,只是为营造气氛腾出空间,只是为突出英雄和正义。


    可《双旗镇刀客》却非完全如此。套用一句广告词就是;它简约而不简单。简约背后有比“复杂”更深的精神、更广的世界。


    相比传统的武侠片,《双旗镇刀客》中没有尔虞我诈的阴谋,没有错综复杂的恩怨,就连武打场面也简化到了极致,快刀如电,一招致命。但是在这种疏笔中,每一个情节、每一处细节都成了一个符号,具有广泛的指代性和深远的象征性。


    比如孩哥的三次出刀。第一次是初到好妹家,孩哥在备受冷落和排斥的情况下,出刀“解马”,表现了一种对约定的坚持。第二次是在土匪凌辱好妹时,孩哥挺身而出,飞刀杀贼,表现了一种对职责的忠实。第三次是在“一刀仙”屠戮村庄时,孤立无援的孩哥由惶恐到镇定,奋力一击,眼到刀到,表现了一种侠义精神的觉醒。


    相比前两次,第三次出刀显得艰难而漫长。因为这一次面对的是一流的强敌“一刀仙”,孩哥不免瑟瑟发抖。千钧一发之际,他的丈人爹拿出几十年未用的刀出马了,可刀还没出鞘,就命丧当场。紧接着是铁匠,再接着是醉汉,他们的血肉之躯抵挡不了“一刀仙”的快刀。三个人的尸体依次叠排在孩哥的眼前,好象是一座阶梯。第一层丈人爹象征着仁爱,第二层铁匠象征着道义,第三层醉汉象征着自信。三个人合在一处,就是侠义精神。所以,三个人的倒下搭起了孩哥的成长阶梯。


    相比美国的西部片,《双旗镇刀客》的时空是非现实的。不知道在哪朝哪代,也不知道是何处何地。《双旗镇刀客》的画面线条是简约抽象的,几何的不对称传达出压迫感和紧张感。《双旗镇刀客》的动作是富有韵律的,在强烈的对比反差中彰显出罪恶与正义、强权与弱小、外强与中干。《双旗镇刀客》中孩歌与好妹的爱情是朦胧的、含蓄的,遮遮掩掩、欲言又止。总而言之,《双旗镇刀客》是写意的,而西部片是写实的。


    《双旗镇刀客》就像是传统的中国水墨山水画,用“疏影”勾勒神采,用留白营造神秘感。而西部片就像是速写,用简笔抓住人物事件的主要特征、主要形态。前者柔而远,后者硬而近。


    其实柔而远的背后是东方的哲学,那是一种内心的沉稳、超然和淡定。在中国人看来,外在的纷扰绚丽在内心力量的面前虚幻而脆弱。


    疏影之外,仿佛还可以闻到一缕似有还无的暗香,那是纵死犹闻侠骨香的香,慢慢飘来,沁人心脾,久久不散。这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如此意境,只有抓住中国侠义精神灵魂,才能做到。只有把西部片的样式融进中国人的血液,才能实现。从这个角度说,《双旗镇刀客》虽然在细节上还略显粗糙,指代上还略显生硬,但仍不失其典范的风采。

 3 ) 这电影是真正的艺术品

我老婆最大的成见就是电影很低级。
    我最大的成见是话剧很低级。

    这是个很好很好的电影,艺术品。
    故事似乎并不出类拔萃,但化成图像让你看时,却完全带着另一种感觉,好像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感觉,不可用文字或靠讲述传递的丰满、真实的体验。
    配乐是很有意思的,有些做作,配合着风格迥异的镜头变换给人段落分明之感。我想这样达到的效果似乎是在把一段段联想、脑补硬塞给观看者,很奇怪的体验。我没法在看着主人公赶马的慢镜头时不畅想着他此刻的心境为何。
    演员的表现是天然的,有些“呆”,木讷,使其在我眼里获得了一种“真实”的力量。这个电影让我强烈的发觉,对演员长相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几乎是核心重要的。他们的台词太少了,也几乎谈不上演技,眼神永远是直勾勾的、硬呆呆的,和一片烈日熏烤黄土的环境别无二致。他们承担的角色几乎完全依附在其相貌之中。一秒钟的几乎是定格的面部特写镜头便传达了此时人物心理的全部内涵。
    剧本是无懈可击的。人物每一个表现的理由都在某个动作里交代了,而每个动作都是有用意的。因此这电影成了某种提纯再提纯的化学制剂一般,拥有表面干枯的、沉稳的、静态的、内部暴烈的感染力。
    对战时刻的处理是独特的,一闪而过。甚至在决战之时扬起黄沙,完全看不到踪影,只为你放出音效。不能用“写意”这个词形容,而该用“隐去”。因为我反而觉得这样的决斗场景的表达是再“写实”不过的了。可以这样推理,真正习武的人,其肢体动作是常人无法用眼睛分辨的。在见证者的当时的眼里和后来的回忆里,对决者的厮杀就是电光一闪间的过程,留下的只有对气氛的感知。
    小新娘子的红棉袄是符号化的,是美得抽象的,是人性永恒的对美好追求的完美标的,是无须另加解释的。她插着袖子从街坊间走过,她站在黄土高墙上望着,她美不胜收。
    那直言死“谏”的老汉,这角色的出现是深刻的;那醉了一夜的铁匠,是深刻的;夹着尾巴做人的丈人爹死在了第一位,是深刻的;“沙里飞”的奸猾事故是深刻的;男孩的哆嗦和大汗是深刻的;女孩在听爹说了“提亲”之后对男孩态度忽然的转变是深刻的。我这里说的“深刻”,其实就是“极复合人生经验”的意思。
    题外话,有人说导演何平,在后来的《天地英雄》里让佛祖显灵灭了坏人是个败笔。我极其厌恶这种说法。他们说这部《双旗镇刀客》的现实感是力量无穷的大作,因而遗憾看到何平在《天地英雄》里破坏了自己的悲观主义理念。这种说法同样只是一种“编排”,本不值一驳,因为任何一个被电影摄住注意力的观众都会得到享受,而这享受与“现实”还是“不现实”根本无关。本来都是编出来的事情,哪里来的“现实”和“不现实”的区别呢?任何创作都是一样的,如果你要纯粹的无可辩驳的“现实”,那就不要提创作。

 4 ) 看人性的阴暗面和光明面

   最早知道这部片子,是在以前的一个香港电影票房排名里。好像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票房100名。然后有一天在电视里偶然发现放的就是这片。看了第一遍,然后是第二遍。今天呢,又看了一遍。
   好片!
   一个小孩子竟然是绝顶高手。我想这绝对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商业片元素,因此也自然成了这片最大的看点。喜欢这片的人都不会否认这一点吧。侠客、侠女的故事我们见的多了,但这样的小侠客的故事却不多。可以与之媲美的,也许只有哪吒的神话故事。
   其实喜欢电影的人都明白,如果一部只有夸张的情节,那么这部电影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那么,双旗镇刀客中还有的是什么呢?
   人性。深刻的人性刻画。
   先说瘸子为好妹和孩哥订的娃娃亲。当年孩哥父亲是个有名的刀客,瘸子订亲的目的是找他做靠山。小人物的生存哲学,在这里显现无遗。
   再说双旗镇的那些居民,在孩哥杀了一刀仙的把子兄弟后,他们拦下了准备偷偷溜走的孩哥和瘸子妇女。他们的理由非常正当:你不能自己惹了祸一走了之,给我们带来灾难,你要自己和一刀仙做个交代。之后孩哥的动向,让他们活在了担心恐惧之中。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集体性的人性自私——根本没有什么邪恶与正义,只有个人的生死存亡才是至关重要的。
   接着,沙里飞,这个伪装成游侠的无赖,揭下了他的丑陋嘴脸。他口口声声仗义出手、患难相助,在关键时刻却躲在了一边。当胜利终于来临时,他出场了,竟然恬不知耻的还要收银子。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欺骗。
   如果这部片子里,只有这些,我们一定会对人性失望之极。幸运的是,最后我们终于看到了光明。之前让我们不抱希望的那群人中,先后走出了瘸子、铁匠,还有那个醉老头。他们一个个勇敢的迎上了一刀仙的刀锋,迎向了死亡。勇气。对,就是勇气,这人性中最光辉的一样东西,闪现在我们的面前。也正是勇气,让我们看到了奇迹——孩哥杀死了一刀仙。
   对于人是否该活在懦弱中,还是该活在勇气中,我想我们都已经有答案了。
   

 5 ) 镇民的悲剧就是民族的悲剧

这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可谓鼎鼎有名。

看完影片,发现其实重要的不是影片的故事情节,不是刀光剑影的打斗场面,也不是西北黄沙的风景,也不是主角——男孩和他媳妇的动人容貌。片子的最引人注意的是双旗镇的那些镇民在面对共同敌人的反应。

男孩的父亲死了,他要到双旗镇找媳妇,这是他爸爸定下的亲,这是他这次旅行的目的,也是他的平凡生活的一部分。他来到镇的第一天,就亲眼目睹了一起复仇的杀戮。这个双旗镇,茫茫黄沙中的一个小镇,在外界的侵袭下,总是生活在恐慌中。那些镇民依靠对外界的服务而生存,却在自己受到威胁的时候却无能为力。而男孩恰恰做了一件让镇民恐慌的事情:为了保护自己的媳妇,他出刀杀死了一刀仙的兄弟。一刀仙来复仇。四天后就到,几百村民为了不至于生活受到侵害而要男孩受命——等一刀仙来和一刀仙决斗。男孩觉得自己不是一刀仙的对手,决定找外人沙里飞来帮忙。沙里飞答应来帮忙杀死恶霸一刀仙。那些个村民开始煮酒狂欢,甚至下注赌谁会胜出。镇民的可悲一览无余。

没想到,沙里飞在决斗的时候并没有来和一刀仙过招,他是个投资取巧的骗子,他是个高喊“杀富济贫,除暴安良”骗钱的骗子。相反,男孩却用自己的双到打败了一刀仙。谁也没有料到,镇民自己也可以打败号称杀人从不出第二刀的一刀仙。

几百号的镇民畏惧着只有8个人的一刀仙团伙,始终没有想过齐心合力反抗。这就是镇民的悲剧。一盘散沙的格局,也是中国面对外侵上百年的悲剧。

 6 ) 《双旗镇刀客》:西北荒漠的生命传奇与迷人爱情...

《双旗镇刀客》:西北荒漠的生命传奇与迷人爱情...
文\三错


乍一看,在华语影坛里,武侠片和黑帮片是香港电影的特有。香港电影人用他们的才情和才华刻画了一系列古时侠客与今时英雄。这些英雄,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前些天,当我看《香港武侠电影十大金曲》时,节目中那些人物那些旋律铬刻心底,熟悉而亲切。我想,这是一种魅力,也是香港电影最迷人的地方。

在香港流光溢彩的武侠世界之外,有一部内地影人拍摄的武侠电影不该被忽视和遗忘。这部电影就是《双旗镇刀客》。

有一句广告语说的好:“简约而不简单”。我记忆里大陆电影中有两部经典符合“双简”神韵:一部是伟大的《黄土地》,另一部是这部伟大的《双旗镇刀客》。它们看上去简约,实质上不简单。

寥寥数人,话语朴实,剧情简洁,思想深刻,是《黄土地》和《双旗镇刀客》的共同特点。在《黄土地》里,主要角色不过顾青、翠巧、憨憨和翠巧爹四个人;在《双旗镇刀客》里,主要人物也只有孩哥、好妹、瘸子大哥、一刀仙和沙里飞五个人。他们的言语都是清一色的日常用语,剧情也没有刻意的大开大阖。但是,在憨憨助姐姐过河、孩哥杀死一刀仙的结尾处时,影片给人以震撼效果。他们的故事,既是大漠荒村的一件民间小事,也是乡民代代传颂的一段生命传奇。

影片开局深沉的旁白和字幕告诉观众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

“这是个传说中的小故事,据河西的老汉们讲,孩哥出现在双旗镇的时候,那里还是片荒漠,有人说是八十一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十一年前,总而言之是中国西部过去发生的故事。”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奠定了全剧的整体风格――发生在西部蛮荒地域里神奇、浪漫的武侠传奇,同时把我们带到一个陌生而向往的荒漠世界。金沙荒漠,快马飞沙,伴随着苍劲的音乐,我们的主角孩哥――一个遵从父亲遗愿来双旗镇找媳妇的少年――挥鞭策马驰骋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

除了主角孩哥,其他的主要角色在十分有限的戏份里立起来,性格突出,栩栩如生。一刀仙也是个传奇,只不过他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沙漠大盗,只有在兄弟被杀后才会流泪。“大游侠”沙里飞自称“方圆五百里没人不知道”、“流沙搅风刀、闯荡江湖、杀富济贫、除暴安良”、“西北还真找不出第二个来”。实际上,他不过是一个外强中干、贪生怕死、背信弃义的伪侠客和懦夫。

在这部讲述大漠刀客的传奇里,我看到了乡村爱情的迷人风情。如果你在乡村有长久的生活经历,如果你理解乡村人对于情感的含蓄表达,你就会为孩哥和好妹的那份爱情而拍手称快、心向神往。从初识的隔漠,到相处的快乐,都是十分自然和符合荒漠孩子的性情。他们之间的情感,经历自然和过渡达到最后的高潮,特别是孩哥一个人去找沙里飞,村民们无不认为他贪生怕死不会回来时,只有好妹坚信孩哥(也就是他未来的丈夫)一定会回来--回来保护他的爱人和亲人。在村口的高地上,好妹一个人略显焦虑地痴痴等待。夕阳时分,孩哥策马归来,好妹挥手大喊,随后两人共马奔跑在无垠的大漠里。

残阳如血,风景如画,天真的笑容,浪漫的爱情,在这片大漠里尽情洒落。

这是全剧最令人迷恋的段落。双旗镇刀客的传奇,也是一段爱情的传说。

既然是说刀客的故事,影片所有的话题自然围绕刀客展开。全剧孩哥仅仅出刀三次:第一次是孩哥初到好妹家,在备受冷落和排斥的情况下,他不动声色地出刀砍解马肉;第二次是当好妹被土匪欺辱时,他挺身而出,情急之中飞刀杀贼;第三次是在一刀仙复仇杀死无辜村民后,他被迫出刀,力战强敌,保护好妹和村庄。这三次出刀,一次比一次艰辛、漫长和紧张,构成了传奇的主干与框架。

片中,导演故意安排了一刀仙与两个寻仇刀客的决斗,简单而血腥,突出一刀仙的凶残和不可战胜,正如人们所说的“二十多年,杀人从来没有出过第二刀”。孩哥情急之下杀死一刀仙兄弟后,一刀仙也评价孩哥的功夫:“我兄弟刀法虽不是一流,但也出类拔萃,想必此人刀法不俗”。为弟报仇,刀会双旗镇,一场大战不可避免随即而降。

有许多认为,当孩哥犯下命案后打算带着好妹离开,村民们围在村口不让离开,导演借些揭露和批判农民自顾安危的狭隘国民性。甚至有评论认为:“几百号的镇民畏惧着只有八个人的一刀仙团伙,始终没有想过齐心合力反抗。这就是镇民的悲剧。一盘散沙的格局,也是中国面对外侵上百年的悲剧。”这些评论,有一定的见解,但并不是导演要表达的真意。影片中,当灾难降临时,我们同样看到了乡村百姓的英勇和正义。面对疯狂的杀人魔头,瘸子大哥带刀横在前面,视死如归,壮烈而死;铁铺师傅不顾死生,挺身而出,告诉一刀仙孩哥还是个孩子,杀他有失大刀客的体面,结果断喉而死;村里的老汉数前天还带头阻止孩哥离开,如今带着酒劲用生命捍卫人间正道;还有可爱的好妹提刀向一刀仙走来,手无无缚鸡之力的她似乎要告诉一刀仙:面对情和义,死其实并不可怕!

细观《双旗镇刀客》,隐隐感觉这部电影与好莱坞西片的经典之作《正午》有几分相似,所有的发展都为最后的决战而准备,而你并不知道结局会如何。悬疑,紧张,就这样挂在每个观众的心眼里。我十分喜欢孩哥和一刀仙决战的设计,它完成不同于香港电影中天马行空的刀光剑影,在风沙、走石和刀击声中留下无限想像。当一切重归平静时,只见孩哥头上流血,一刀仙冷冷地问道:“你和谁学的刀法?”随即,一刀仙转身,前行,倒地,撑刀而死。胜负已定,悬念已决,此刻的我们会用片中好妹父亲关于孩哥父亲的评价解开一刀仙的疑惑:

“你爹的刀法是刀谱上没有的一种刀法。当年,击败过无数名声赫赫的刀手,威震西北啊。这种刀法吸取了拳掌的精华,在外行看来套路好像很简单,既无刀光掠影,又无破风之声,可行家自会看出它的厉害之处,这全在出刀和最后一击,要以气推刀,以刀带气,紧要处手一抖,“啪”,看不见刀出鞘刀尖已经击中敌手。这全在一个气字上。没有过硬的内功,那是学不来这一招的。想学呀,也白搭。”

在武侠小说里,在武侠电影里,我们见识过许许多多的侠客义士和他们的绝世武功与精湛技艺。当我们听到这段话时,可否想起的是古龙笔下独一无二的小李飞刀呢?

《双旗镇刀客》公映于1991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甘肃省高台县人民政府协助拍摄,甘肃省高台县文工团协助演出,曾被赞誉为是“第一部引起世界范围内重视的中国武侠片”。

20年悄然逝去,内地武侠片经历疯热的“英雄时代”,从《英雄》到《天地英雄》,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越或者替代孩哥的传奇。而今的武侠,在《大笑江湖》的追求夸张“笑”果中沦为鸡肋,在《刀客外传》的故作借古讽今中成为笑料。

好吧,让我们记住这部伟大电影的创作团队:编剧杨争光、何平,摄影马德林,美工钱运选,作曲陶龙,制片主任赵万民,导演何平;高伟饰演孩哥,赵玛娜饰演好妹,常江饰演瘸子,孙海英饰演一刀仙,王刚饰演沙里飞。


PS:
下期细说《太极张三丰》;
更多电影文字:错看电影
http://gsgbr.blog.163.com/

 短评

类似《正午》的环境、桥段设计、紧凑的剧情、荒漠、寡语、刀客、仇杀、加上脸颊上标志的高原红,攒出了大陆最写意的西部片。孩哥其实只动了一次手中刀,以气御刀,嗖的一下,没等看清招式,半扇猪肉已经迎刃而解,镇住了准老丈人,结尾那一刀的风情更是隐藏在风沙中,大有古龙只可意的小李飞刀神韵

4分钟前
  • 第27章
  • 力荐

大陆武侠片里的最顶级作品,没有之一。何平在1991年带来了一部毫无征兆的电影,在它之前与之后大陆都没有出现类似风格的武侠片,它的独树一帜堪称惊艳,也必须被载入电影史册。内容不过多评价,故事虽简单但情节十分精彩,美术方面效果极佳,整体给人一个酷字,并且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人性,另外好妹好美

9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真的非常有武侠范儿的大陆电影,那时的电影人真是挺有抱负的,故事讲得饱满,人物性格鲜明,都立得住,真不容易。西部的背景也用得很脏很糙很够味。

11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有一种将剑戟片置换到中国西部大沙漠的错觉,但仅仅是错觉而已…剑戟片遵循着严格的动作设计,并非只是营造拔刀前的紧张感与情绪。完全无法接受在结尾高潮对决的瞬间,用飞舞沙尘、局部特写、快速剪辑来遮蔽一切的手法。即毫无诚意可言,也缺乏对动作的理解。这和胡金铨式省略剪辑所营造出来的形而上的意境与新的女性身体性全然不同。当然,如果从反类型片的意义上,作为伪武侠片的本片还是“成功”的。但如果将其理解为一种新的武侠美学风格的开启,只怕是种对港台武侠片的自卑情结的某种心理投射,或者说在武侠片衰落的90年代里的一种怀旧情结吧…

13分钟前
  • 荒也
  • 很差

华语电影有三种江湖,一种是《卧虎藏龙》布尔乔亚式的;一种是《英雄》士大夫式的;一种就是《双旗镇刀客》粗粝、苦难、鲁莽的平民式的。

1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好爱电影里面的少年与少女。少年是英姿飒爽的,能跑马,能甩刀的少年;少女是圆脸大眼,吃的多,干的多的少女。如今镇子不在,少年与少女已不是当年。

20分钟前
  • 黄小胖
  • 推荐

这才是中国大陆真正的武侠片、西部片,粗狂、浑厚、男人味儿十足又不乏细腻感。曾经国产武侠也可以这么精彩的,可惜现在。。。还是小时候看过的片子,略隔时日又看过几遍,昨晚央6重放,只看了个开头,有点可惜。

21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力荐

大漠黄沙夕照,双旗古镇人家,少年花儿牧马。一刀诛仙,与子携手天涯

22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看的时候一直在心里暗自惭愧,真的惭愧啊!今天才能欣赏这部牛片。真的感觉张彻的东西第一次黯然失色了。应该是中国武侠片的一座高峰了,虽然后来者精彩纷然,但是它依然像一杆旗!

27分钟前
  • Gemini
  • 力荐

何平导演今日逝世,哀悼~~有这部作品,足够影史留名了!

28分钟前
  • Tyger Tyger
  • 力荐

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来到双旗镇领媳妇,眼看婚事无望只能在店里干着苦活。一次土匪要强奸他未来的媳妇,他作为刀客拔刀把土匪杀了。此举得罪了大土匪,而招致了一场决斗,那一段决斗的场景甚是经典,确也是一个孩子成为刀客的过程,从此双旗镇刀客长大了

31分钟前
  • SHAOXIAYU
  • 力荐

8/10。拍得绘声绘色!不说跃马扬鞭奔腾荒漠的大全升格镜头,也不说“待烟雾散开决斗已停”的高潮虚化处理,关键是性别关系和镇民群像塑造:女性在展示身体上表现反抗(孩哥偷看洗澡印证她屁股有痣,决战前夜又问了相似问题),反派连杀马匠、瘸子丈人和疯子再歩向孩哥,性启蒙和等待恐惧中激发男性潜力。

34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电影将古龙武侠的冷峻风格融合到了一个简单的江湖故事里,有型有格,只是欠雕琢,是一部带有明显黄土地特色的中国西部片。电影像一个微缩中国,形形色色的人物综合起来就是民族复杂特质的缩影,隐忍与自私,无畏与圆滑,耿直与谎言。双旗镇虽小,却将中国人的集体性格囊括其中。

38分钟前
  • 韩伯愚
  • 推荐

绝对是最好的国产西部片之一。鲜血四溅的拼刀和露点强奸戏还有点CULT意味。对镇民和沙里飞的刻画深刻揭露了国人的劣根性。甚至有“过度诠释”者说其剧情有对学潮的政治暗喻。结尾对决堪称神来之笔。遗憾的是底气过软,差那么一股洒脱豪放的“西部”劲儿。四星半//20170524资料馆大银幕

42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西方西部的枪,东方西部的刀。摄影和节奏有些赛尔乔·莱翁内作品的感觉,如《西部往事》却没有后者神级的配乐; 虽然算是中国的武侠片类型,可武打部分却像是日本的武士片,有些黑泽明《椿三十郎》《用心棒》的影子,却没有后者精彩至极的故事;不过,这样别具一格的作品在国内也算是独树一帜的存在了!

4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孙海英居然是这部片的真正主创啊!A死神斗篷B一刀致命C西部片风格(居然还放七侠荡寇志的音乐跑马)都是他的想法

50分钟前
  • luc1en
  • 推荐

我很惊叹,110万人民币居然拍出了这样的电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很高兴能看到电影频道的《流金岁月》里请到孙海英和那个演孩哥和瘸子的演员。瘸子之后还是演瘸子,孙海音就此成名,小孩子之后再也没有演过戏,当起了导演,呵呵,一切不过是18年前……

52分钟前
  • 力荐

沙里飞很有意思,油头滑面表里不一,但编剧通过镜头和细节告诉你而不是通过对话,比现在电影里用旁白或者对话简单粗暴地灌输给观众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要高明太多了。孩哥也好,一刀仙也好,能明显是学美国西部片甚者是港台武侠片的,但沙里飞这样的却不不多,是本片的亮点啊~~

57分钟前
  • Zutto
  • 还行

漠北荒原,双旗飘扬,匪盗猖獗,老少不争。有一刀客,人称孩哥,手起刀落,大开大合。收刀入鞘,一击毙命,事了拂身,无功无名。

60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我们的西部片,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我们有气,我们有侠,我们注重内功,没有多少刀光掠影,但独一无二。这份气源自中国武侠精神,尽管形式借鉴了别人,但内在不输《关山飞渡》、《七武士》、《正午》、《荒野大镖客》、《日落黄沙》。头不离肩、刀不离身,这是西北大陆的双旗镇刀客,这是中国正宗的西部片!

1小时前
  • 岛马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