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饮食男女

剧情片台湾1994

主演:郎雄 杨贵媚 吴倩莲 王渝文 张艾嘉

导演:李安

 剧照

饮食男女 剧照 NO.1饮食男女 剧照 NO.2饮食男女 剧照 NO.3饮食男女 剧照 NO.4饮食男女 剧照 NO.5饮食男女 剧照 NO.6饮食男女 剧照 NO.13饮食男女 剧照 NO.14饮食男女 剧照 NO.15饮食男女 剧照 NO.16饮食男女 剧照 NO.17饮食男女 剧照 NO.18饮食男女 剧照 NO.19饮食男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5 20:12

详细剧情

台湾中国菜硕果仅存的大师老朱(郎雄)退休后,渐尝老年生活的诸多尴尬:每周日费心做出的一桌丰盛菜肴,并无将三个女儿(杨贵媚、吴倩莲、王渝文)齐齐拉到饭桌的吸引力,已经长大成人的她们,心里藏了许多比陪父亲吃饭更重要的事;多年老友的突然离世,令他在友情这块也有了缺口;而对厨师来讲最重要的味觉的丧失,则将其彻底推到人生的低谷。  三个女儿虽各忙各事,却也操心着老朱的晚年生活,计划着为其找个老伴,但她们没料到老朱早已悄无声息地谈起了“黄昏恋”。吃惊过后,老朱最看重的继承了他做菜天赋的二女儿家倩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对父亲、她与父亲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而对老朱来讲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长篇影评

 1 ) 乐观向上的吃货

没人再有耐心读文字的时代

我想在每个周二晚十点,讲一个荒唐的故事,欢迎关注

---------广告结束,我让路----------- 朱老爷子和老兄弟喝了酒,颤颤悠悠走在过道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忙活一辈子,就为了这个……想了气人,好滋味儿谁尝过了?” 最近自己闲来无事,热衷于烧菜,每天睁圆了眼,在网上四处找些菜谱来研究,奔波于厨房和电脑间,电光火闪,虽说卖相不好,到底做出来了,对一个从来不进厨房的男人,也算是有些聊以慰藉的资本。 所谓食色性也,毕竟是人的本性。浪子比不上,吃货还算排的进前三。 《礼记·礼运》有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正巧最近打算温习李安,于是挨个看了《推手》和《喜宴》,只剩一个《饮食男女》留给今晚。 这是李安“家庭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开篇车水马龙的街道,告诉我们这是关于生活的故事。镜头一转,烧炒煎炸,油盐酱醋,鸡鸭鱼肉,镜头的快切,朱老爷子的手。这回子做了大厨,一桌拿手的好菜。 既然是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不得不提及前面两部片子,用李安自己的话说:父爱三叠,是以为家。前两部,老实说,基于矛盾各方的投降,结局总是无奈的。单就这部而言,看过许多人的理解,认为仍然延续无奈的讽刺的主调。我却觉得心里暖极了。 因为李安终于给了我们答案。 一个丧偶的老头子,三个各具性格的丫头,两两相加,凑成一个矛盾重重的家。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无非就是这个意思。 片里的几个人物,虽说戏份有轻重之分,但是剧本功力深厚,各个诠释的清清楚楚,演员也准确拿捏,丝丝入扣。单挑三个女儿来看。 大女儿,基督徒,生活保守,内向,教师的职业身份再合适不过。当然,也是彻头彻尾的闷骚女,见不得对门夫妻亲亲我我天天唱K,也听不得窗外野猫叫春欢畅。剧情的交代,我们看的清楚,这个人活在对于过去的臆想之中,其实所谓受初恋之伤,不过只是日复一日自我孤独寂寞的幻想中,所找到的可以用以自欺欺人的安慰依据罢了。李安善用对比,紧凑但是平缓的叙事过程里,一幕一幕的对比接连发生,就这个人物分析,在神曲的背景乐下,虽算不上标准的声画对立,但是冲击力的确也是给够了的。波浪卷发,烈焰红唇,主动献身,一个古板固执的老处女形象被打破。而恋爱,也就来了。 二女儿,女强人,航空公司企管,够现代够新潮够独立够奔放。很好很强大。却是标准的先抑后扬型。童年有阴影,被严父给予厚望,可以看出曾经承受过不小的压力。个人感情生活也算是一塌糊涂,与前夫维持弹指即破的性爱关系。与父亲的情感转变算是全片一条重要的线索,从开头一直延续到结尾。 小女儿。学生。单纯天真。还好运气不错,遇到青少年哪吒。未婚先孕,嫁入富家。 三女一父。又是一个家庭难题。几个人受家庭压力的强迫,虽说住在一起,感情的联络和维系无非也是例行的周日晚餐。一桌五彩斑斓的美食,四个垂头丧气的生活戏子。 一团乱麻。 人之所以觉得活着累。无非是乱七八糟操蛋的事儿齐齐不约而同出现,嬉笑嘲讽的聚集在一起,要看我们生活的笑话。工作压力大,帐头的赤字,老婆要买名牌包,儿子要进补习班,父母唠唠叨叨不能排忧解难,自己只有辆奥拓,儿时发小却置了一辆奥迪,同学会个个西装笔挺,脂浓粉厚…… 失败,失败,还是失败。 生活大不了也就这个样子。既然没有破罐子破摔的勇气,到底求神拜佛渴望安乐度日少些麻烦。 片里的人也有着自己的麻烦。父亲渐渐老去,大厨失去味觉也就失去了生活的自信立足,女儿们各怀心事,自己的事已然烦不过来,对于家庭这样从头面对的温床,自然少了许多该有的反思。 医院里那段,看的人揪心。二女儿看着父亲一个人在医院检查身体,之后迈着迟钝的步子消失在电梯里,热泪盈眶。父亲的老兄弟温伯伯突然辞世,也大抵可以算作是导演给的警示。 何必等到一切都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矛盾的存在,终究有它存在的道理。就像这个家一样,老爷子在饭桌上借着酒劲说: “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 第一次观影时,看到这里,一下子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对于之前的两部片子《推手》和《喜宴》,自己汗颜于看的太过理智,却往往忽略了真正的意义。 之所以说李安用第三部《饮食男女》告诉了我们答案,也在于此。说他是天才,并不为过。各个细节,分明是深思熟虑,万万少不得。 我们老是爱走极端。要么感性的不得了,对于一切投入千分万分感触伤怀,要么理性至极,非得从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种种学来研究分析一举一动。其实作为一个人,生活里的人,家庭关系朋友关系情人关系各种关系里的人,我们只需要用最朴实的心去面对看似最复杂的纠结。 看看片里的人,大女儿改头换面,抛弃幻想,勇敢的追求爱情;二女儿悟透情字,虽说找个炮友在当今社会已然无罪,到底还是发现踏踏实实平淡是真;小女儿也用纯洁去获得了自己的幸福。 看到这里还不明白?那么再看朱老爷子,即便是借着酒劲宣布消息,还是无视了那个神经兮兮道德败坏的老妈子,勇敢的追求了小自己几十岁的张艾嘉。 其实这个信号在《推手》里李安早已给出,我们的幸福来源并不在于一切基于形式的关系维持,而在于面对我们最本质的饮、食、男、女。一家人住不住在一起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对这个家庭里的所有成员保持一份“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其实这也就是关心和爱。 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我自己也认为其实许多时候仅仅有爱是不够的。但我们为什么总乐意自己折磨自己,找出那么多加法题,非得告诉自己说,太他妈复杂了,太他妈失败了,太他妈琐碎了。藉由自欺欺人而逐渐演变而生的弱者,并不值得同情。那些千万个理由无非是给自己一个“逼不得已,委曲求全,乃至退而求其次的崇高伟大”的自我安慰。 我有上进心,那么工作的难题自然也不是难题。老婆要名牌包,那么更得努力买给她,要么你娶她做什么。儿子要求提高,那么别在乎几个小钱,这是值得庆幸和骄傲的事。父母唠唠叨叨难以排忧解难,何必以沉默和唯唯诺诺应对所有,多些交流,自然自己之身都是父母所授,那么互相理解也不难。自己只有奥拓,也比发小的奥迪强,现在流行mini风。同学会上各个西装笔挺也别在乎,安妮宝贝提倡大家穿麻布才是王道。 当然,你也可以管这叫做自欺欺人。我只能说,万事基于自我的内心,生活如若可以快乐,这样正途上的自我激励何尝不可?毕竟是普通人,只求衣食无忧,健康快乐,平平安安。 只需记住爱和努力,那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从今天起,做个乐观向上的吃货,也比做个眉头紧锁的柏拉图强。

 2 ) 从《饮食男女》看中国家庭困境

前几天又温习了下李安的父亲三部曲系列。《饮食男女》中贴近结尾处的“大逆转”仍然让我目瞪口呆:片中的父亲要娶的竟然是和大女儿同龄的锦荣,并非是和自己同龄的梁伯母。这段“乱伦”的出现顿时让我对本片的思考上升了一个境界。

性在父亲三部曲里算是很重要的一个议题。能看出导演想通过这个中国人不愿探讨的禁忌话题来体现很多中国家庭的压抑,对责任的思考,以及那些隐藏在平静背后的风暴。

影片对三个女儿的塑造体现出对性的一种思考。最开始只有二女儿有性经验,结果三女儿未婚先孕搬走了,虔诚且保守的基督教徒大女儿也嫁人了,反倒是一开始最开放的二女儿留了下来承担家庭责任,当真是有点讽刺。信上帝会不会是大女儿一个隐藏自己欲望的渠道呢?她每天都打扮的像处女一样,后来因为经常收到情书才改变形象成为现代性感的女性,结果情书反而没有了。她在操场上因此爆发的一幕最能体现她的压抑。面子上信奉的主到头来还是隐藏不了自己寻找爱情的渴望。

仅仅把《饮食男女》放在性的这个层面是只能是肤浅。能看出导演想通过”性”这个不能探讨的话题来讨论中国家庭里那种有话不说的特质。这通过人物关系来体现出来。

大女儿与二女儿有很多误会。大女儿在母亲死后承担了很多家庭责任,并且编造被伤害因此不再爱的谎言来让自己理直气壮的照顾父亲和家庭。信仰基督教某种意义山也是她牺牲自我只为坚守家庭的体现。她以为二女儿不喜欢自己,两人关系十分僵持。而从二女儿的角度,她很爱自己的大姐,但是俩人却从来不沟通,她怪大姐把自己当做一个家长,而并非是一个能谈心的姐姐。有点像《理性与感性》里的俩姐妹。究其本质,俩人的矛盾就在于有话不说,总是憋着。只有在洗碗那一幕俩人终于把话说开的时候俩人才能冰释前嫌,解除误会,回归到真实的姐妹关系。

父亲也是一个有意思的角色。影片一开始就能看出他奋力的在用吃饭来挽留这个其实已经有点解体的家庭。三个女儿都不喜欢被困在桌上,但是却又出于家庭责任的考虑而不得不留下。父亲也很了解女儿已经长大,早晚会飞走,但他也不用言语表达。他们的问题依旧在于有话不说,只是闷闷的一起吃饭,不去理会平静海面下隐藏的波涛汹涌。

父亲与二女儿的关系算是本片的主线。一开始同样是问题多多。二女儿怪父亲不让自己进厨房,只因自己是女儿身。其实父亲最喜欢二女儿,因为三个女儿中她最像她的母亲。他觉得自己让二女儿学别的东西远离厨房对她反而有好处。这就又是误会,产生原因依旧是有话不说。最后所有人都走了,只有二女儿继承了父亲做饭的传统,这也真是一种宿命,也让影片结尾那一幕显得格外动人,因为两个彼此相爱却又彼此误会的灵魂总算和解了,把“家庭责任”这等高级词汇回归到了简单的父女情。责任到底是一个社会性的词汇,只有回归到最本质的爱的时候才能持续到永远。

这就又回归到本片的结局上,那个大逆转的事实揭露:原来父亲一直隐藏的地下情是一个乱伦之恋。当时我非常惊讶,却又豁然开朗,这点透了这个家庭最重要的问题:有话不说总是憋着。仔细想想,这个问题穿透了这个家的方方面面,解释了每个人个人的困境,也解释了每个人误会的深刻原因。大家都是平静的过日子,为了“家庭”这个传统文化中最看重的一个方面挣扎着,隐藏自己的痛苦与恐惧,只为了面上的一个和和睦睦。可人又怎样能在不接受自己的前提下去关照别人呢? 只有像父亲那样把事实说出来,活的真实,接受自我,才能真正的维系这个家庭。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个乱伦的揭露并不能算是结局,充其量是个在影片靠后位置的大逆转。但是它的意义超越了情节本身,点透了这个家庭的那种压抑,更让观众对全片的思考上升了一个层面,我想这便足够了吧。

 3 ) 《饮食男女》情节结构分析

《饮食男女》情节结构分析 (拉片笔记)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一个剧本必须要有开端、中部和结尾。虽然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命题,但却是不容轻视的规律。在叙事体的戏剧和影片中,一部剧本分成五部分:开端、展开、递进、高潮、结尾。即:开场(介绍情境、设置悬念、例证动作)—>开端(带入,情境激化)—>展开(展开冲突)—>递进(深化冲突、必需场面)—>高潮(抑制、拖延、发现与突转)—>结尾(强调主题、情感满足)。影片《饮食男女》的剧作结构大致如下: 情节点Ⅰ 情节点Ⅱ (第一次吃饭, (最后一次吃饭, 家倩提出搬家) 老朱提出和锦荣在一起) ├——─—───—┼──——──————─────┼─———──——┤ \___开头 1/4___/ \_______发展 2/4________/ \___结尾 1/4___/ (建置:老朱做 (对抗:从一家人第一次到 (结局:最后聚 饭到一家人第一 最后一次聚餐,中间穿插 餐,到结尾老朱 次聚餐) 两次两次聚餐) 恢复味觉) 于是对于电影《饮食男女》的情节结构,可作以下分析: 1.《饮食男女》的“开头”: 热烈滚烫的油锅,娴熟的切菜手法,喷香冒气的美食出锅……影片始于老朱在厨房为周末这天一家的团圆饭熟练忙活做菜以及捉鸡的场景,接着进入场景二,老大家珍在公车上听她所信仰的基督教音乐。场景三:老二家倩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分析数据。场景四:老三家宁在一家类似麦当劳的店里做服务员。接着镜头又转换到老朱在家做饭的场景五,场景六:家倩在办公室打电话,场景七:家珍在教堂祷告,场景八:家倩与分手的男友保持性关系,场景九:老朱准备饭菜,场景十:家宁出公司门碰到等待同事的钟国伦,接着场景十一到十三分别是家珍、家宁、家倩分别回家来,至情节点一场景十四一家人围在一桌吃饭。梳理之开头部分的情节大致为: ① 老朱在家忙碌做饭等待三个女儿归来吃周末的团圆饭 ② 大女儿家珍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正从教堂做完祷告回家 ③ 二女儿家倩是一名航空公司的高管,并于前男友保持着性关系 ④ 三女儿家宁在一家快餐公司做职员 ⑤ 一家人围在一桌吃饭 李安采用热开头处理方式拉开《饮食男女》的序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具有浓浓的家庭气息的场景段落。段落1中老朱在厨房做饭的主要特征是节奏明快,氛围浓烈,再加上镜头横摇至墙上老朱的生活照交代了老朱作为一名大厨的身份背景,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他娴熟精湛的厨艺。接着开头部分继续为我们拉开叙事,分别交代了老朱三个女儿的身份背景,老大家珍信仰基督教,老二家倩是一名美丽的女强人,老三家宁在一家快餐公司做职员。至此影片的主要人物都出场完毕,进入到第一个情节点,一家人围在一桌吃饭,老朱欲言又止以及家倩首次提出要搬出这个家,姐妹们的谈话里又暗示了梁伯母即将回国事宜,为接下来的出场人物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拉开了下面的故事发展。 值得一说的是电影开头部分的蒙太奇手法,广角镜头及大量特写镜头运用,使得开端冷静又充满了识别度,尤其是对食物镜头的特写令人不觉垂涎三尺,另外李安只用了四个镜头就交代了整个影片的主要人物,流畅的剪辑技法令人叹为观止。 2.《饮食男女》的“发展”: 发展部分主要分为开端、展开、递进、高潮四个子部分来简析。 开端部分从饭桌上一家人吃饭,家倩提出搬出这个家拉开了故事的矛盾发展。场景十五:三姐妹在厨房收拾碗筷,家珍对家倩的离开表示出心理上的不平衡,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终将成为照顾父亲那最后一人的感叹。这与她和家宁之后义无反顾的离开这个家形成了巨大反差,实则传递了一层思想,即二人并非真的愿意照顾老父亲,而是把他当作对自己的一种累赘,反而是第一个提出要离开的家倩最终成了这屋子里留下的唯一一人。接下来锦荣和珊珊的来访,老朱与温叔谈起女儿嫁人问题,传达出家倩才是与老朱最为想象这层信息。这一部分的主要情节分别有:①老朱晨跑遇到姗姗一个人挤公车新生疼爱之情于是决定每天为她做便当、家珍教书、家倩处理公司事务(李凯出场)、家宁学外语。(三个姐妹生活的场景交代。②老朱给姗姗送便当、家珍初次见到周明道、家宁与钟国伦聊天吃饭、家倩电梯偶遇李凯。(这一部分同样是一家四口生活场景的普通展现,但相对于之前在情感及叙事强度故事脉络上是呈现一种向上递增的趋势。虽然幅度不大但情节即是在这样一种平稳的氛围中展开,演化)。 接下来进入到发展部分的展开:主要情节有:①家倩得知能去阿姆斯特丹。②温叔进医院,家倩来探望,谈话中另家倩回忆起往昔。③梁伯母一家来访。④家倩和李凯在办公室谈话、家珍收到情书、家宁和国伦去国伦家。(三个姐妹生活场景)⑤家倩得知钱被骗,去医院探望温叔发现了检查心脏科的老朱,对父亲心生愧疚。⑥一家人吃饭,谈话中家倩对去阿姆斯特丹的事情欲言又止。(这两个情节是表现家倩心理变化的一个转折点)⑦梁伯母来访。⑧家珍收到情书以为是周明道、老朱给姗姗做便当、家倩和李凯在超市聊天得知李凯是成大化学系毕业、老朱碰头锦荣、家宁和朋友谈天讲明了自己与国伦的事情。(这里五个场景分别也交代了剧中主要人物的生活场景,同属前面部分又呈现一种递进的关系)。展开部分是对发展整个大部分中整体情节的一个推进发展,对开端呈现一种推力作用,在对一家四口进一步生活场景细致的描绘中平稳缓慢地带动着故事矛盾的展开层层递进,以及戏剧化的延伸。 递进部分的情节主要有:①一家人吃饭,家宁宣布自己怀孕要搬出去。(家宁是这个家中第一个离开的人)。②家倩和家珍交谈、老朱和梁伯母唠嗑。③李凯和家倩在办公室谈到了家珍,原来九年来家珍一直在编一个慌以及处在一种自我陶醉意淫的幻象里,而李凯根本不是家珍的男朋友,而是家珍好友锦凤的男友。④温叔死了,家倩和老朱去拜祭他。家倩去找雷蒙却得知他屋里有其他女人。(这使家倩有了些落寞的感觉,同时温叔是老朱生前最亲密的伙伴,他的离去为电影贫添了一份落寞与悲伤之味)。⑤家珍在司令台大声广播,得知情书是学生写的,她在教室亲吻周明道。(家珍与周明道的关系在这里落成)⑥家倩见雷蒙得知他要结婚,当雷蒙提出保持性关系时她感到厌恶并拒绝。⑦一家人吃饭,家珍拉周明道进屋,宣布已与他领证,随即同周明道离开了这个家。⑧老朱帮家珍整理房间,周明道过来搬东西(到这里,原本觉得自己会留在家里的两个人都相继早先离开了这个家,家中唯独留下了家倩一人)⑨家倩和李凯成为了好朋友。⑩老朱又开始张罗饭菜邀请所有人来家里吃饭。 随着故事的展开,在递进部分里面每个人物的走向从模糊到清晰,到最后尘埃落定各自归位,讽刺的一点是这走向与原预定的背道而驰,这也是导演所要传达的故事意图,与传统的伦理观念背道而驰。 高潮部分扭转了整个故事的走向,到这里故事走向了第二个情节点,原本是传统代表的老朱终结了这个传统伦理的观念,终结了这一整个家庭以及伦理观的束缚。他在饭桌上宣布了与锦荣在一起这一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使所有在场的人惊愕。 3.《饮食男女》的“结局”: 《饮食男女》的结局收的简略而又蕴含余味,老朱还是与锦荣生活在了一起,并且锦荣还怀了老朱的小孩。家倩在原本那个略感破旧和凋零的家里开始当起了厨师,大家各自的生活走向了轨道。老朱被邀请回家品尝家倩的菜时发现自己恢复了味觉,这一恢复意味深长,他自身摒弃了做菜这一传统,作为传承纽带的人是与他最为相像的女儿家倩。 整个故事的核心理念是:现代社会与传统伦理,饮食与男女。朱家这几个浅尝一口菜就知道“火腿耗了”或者“虾没打浆”的女儿们在感情上没有逃过传统劫数,最终臣服于未婚先孕,以及被玩弄的事实里。从现代到传统,饮食到男女,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做了各自的转化,老朱是一个传统的代表,然而在结尾却摒弃终结了这一点。二女儿家倩在感受到现代人的各种弊病后发觉家庭才是她最可以依托的地方,她看到父亲宣布卖掉房子以及所有人拖着梁伯母出去时倚在门上落下了泪水,那是一种对家庭伦理散失后的伤心与失落,也正体现了家倩才是真正愿意传承这一传统的人,愿意作为一种传输纽带去爱着这一传统。导演在缜密有致的剧情安排下一方面表现了传统伦理的失落,同时又表现了出了对于传承的希望。

 4 ) 家倩:《饮食男女》中最值得心疼的人

看这部电影,开始与很多人一样,被老朱一段行云流水、繁复精湛的烧制大菜的开场吸引,馋到忽略了很多重要的细节。后来陆续看了几遍,慢慢对角色有了认识和体悟。

相比于大姐,小妹,家中老二家倩最可人。
长相漂亮,人见人夸:老朱酒后数落自家闺女时,会夸她,像妈妈,漂亮;老温生病住院见到她像看自己女儿,第一句是:长这么漂亮做什么;人见人烦的碎嘴子梁伯母对老大老三没印象,唯独记得长得漂亮的老二。
工作刻苦,职场如意:航空公司副处长,在公司需要的重要时刻又能独挑大梁,阿姆斯特丹办事处乱局几个男人轮番上阵搞不定时,老总想到能解决危局的是她。
经济独立,敢于承担:投资房产失败,在家人面前没有哭诉掉泪;面对前男友不合时宜的冷笑话和可有可无且不真诚的帮助,她还能微笑自嘲:我反而觉得轻松了。
烧的一手好菜:虽成人后少进厨房,但家学渊源,又生得天分,练得一身好厨艺。

这样一个角色不应该得到最多的幸福吗?
然而并没有。
家人之间,她与父亲老朱关系不仅冷淡,且时时较量交锋。在几次父亲喊她起床可以看出,二人之间鲜有温情脉脉的时刻。大姐小妹结婚离家,温伯伯去世,她做好准备牺牲自己,成为年迈父亲的依靠,完成两人和解。然而生活不会如她所愿,宴席上父亲的告白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餐厅门口她逆光而立,眼里噙满泪水看着父亲离去,背后空荡荡的,一地狼藉。一直以来她都试图远离父亲,周末加班,攒钱买屋,到最后,她才是被远离的那个人。
大姐家珍时时处处给她刁难,冷脸,自认为应该独自扛起照顾父亲的责任,委屈孤独,而遇到心爱之人,迅速结婚,逃也似得离开家。
小妹家宁,单纯勇敢,但年龄小,她除了尽力给与照顾,别的指望不了。
爱情方面,漂亮的人该“给人追”才是,但她的情路并不平顺。与前男友成为炮友,只有身体畅快,一旦诉说到感情体会就鸡同鸭讲:她做完一桌菜,讲述儿时记忆,而他吃饱只想做爱的游戏。她遭遇一连串波折想要倾诉得到认同,他却支支吾吾说我要结婚。好不容易遇到一位相貌谈吐都上等的男人,发现竟是大姐的臆想情郎。
家庭关系,个人情感桩桩件件都不平顺开心。

还好,她还有工作。
前两遍看到结尾,她一个人在满地落叶,贴着售出字样的大房子操持家宴,不太明白,家人离散,她能去哪里?
后来才从她与妹夫的电话中得出端倪,她接受公司调派,去了阿姆斯特丹。在一大串痛心悲伤的事件中,升职,总算是件好事。
在这个讲述家庭关系尤其是父女关系的影片中,她与父亲最终也没能消弭所有矛盾,始终隔着一层,不信?
影片最后的聚餐只有父亲前来,看似进了一步,可细节方面仍表现着生疏隔阂:父亲进自家门明明带着钥匙不用,开始按门铃;女儿开门对父亲说您来了,快请进,不用换鞋。

家倩,这部电影里着墨最多的女性角色。
好想抱一抱她。
告诉那个含泪冷冷地倚在灯光下,目睹所有人乱成一团然后离开的家倩,我很心疼她。

 5 ) 被爱情篡改的亲情

《断臂山》看得我昏睡过去,《卧虎藏龙》没能领会精妙之处,《色戒》还好,《喜宴》不想看。相较李安的诸多成名作,我更喜欢他15年前的《饮食男女》。这个又商业又文艺的名字害了我多年,以为是一部类似《朝九晚五》的港片,看了不觉得多,不看不嫌少。一月之内温习了两遍,有一种深意无法言明。直到昨晚刷牙,想到一个说法,才定下心来做一下回顾。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貌似《饮食男女》讲的是男女之事。老朱的三个女儿,大大小小,或工作或读书,都待字闺中,也成了他的满腹心事。一个丧偶的男人,以自己亲手做的一桌饭菜召唤女儿来到自己身边,四人在圆桌子的边缘落座,除了“以眼还眼”的抱怨和憎恨,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只有抢白一样的“我宣布”,饭局变成了一个家庭新闻发布会。爱情是大女儿的心病,是二女儿的调味剂,是三女儿的幻想片。三个女儿的状态,表明了三种不同的情感时态。这种情形,有点像简化的《傲慢与偏见》。

岔开一下。我曾和坐稳兄探讨《饮食男女》,老朱的厨房自然成了共同话题。坐稳是一个抱病休养在家的美食家,单是锅就有28口,不过老朱的厨房更让人心驰神往,好似十八般兵器,样样齐全。有一个镜头,难为他弄来松柏枝当柴烧,真正是精益求精。台湾美食,囊括了大陆的各大派系,提取了中国美食的精华。不过,涉及一百多种中国美食的《饮食男女》透出这样的信息,各菜系之间彼此融合,已经没了细微的差别。三江五湖都入了海,龙凤排骨也早就成了鱼翅。老朱感慨万千:人心粗了,吃得再精也没啥意思。

亲情如何被爱情一点一点地篡改?女儿们离开之前,亲情氤氲,也危机重重。大女儿自以为理解老爸,铁了心不嫁人,打算这辈子好好服侍他。二女儿漂亮能干,性格反叛,时刻计划离开这个家。三女儿乖巧,去留无从说起。但非常具有戏剧性的是,大女儿忍受不了内心的冲动,第一个嫁出去。当初信誓旦旦的狠话,突然变成了薄弱的谎言。三女儿在个人感情问题上无心插柳,找了个善良的富有人家,也最顺利。而二女儿经受了种种打击,最后选择回到父亲身边。影片最后那一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爸”,直指人心。

每个家庭,都无法避免亲情和爱情的权重分配,此一时彼一时,爱情转化为亲情,亲情又分离出爱情。爱情就这样改变着亲情的格局,当仅有的友情也雨打风吹去,冷雨凉风中的老朱内心空落,却也意外地收获了爱情。这是全片的高潮:操着一口长沙话的归亚蕾,胜券在握,和女儿锦荣赴宴,以为老朱就是这辈子修来的福分,不想酒席之上,老头朗声宣布心仪的人是小自己很多的锦荣时,全场雷翻,归亚蕾骂骂咧咧:你这个老头子……我不想活了……

饮、食、男、女?李安慢慢拆开了四个字,来说这个故事。得益“饮食”的作用,老朱最后居然和锦荣有了孩子。要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这绝对可以上报纸。食欲,性欲,促成生生不息?不过以老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通和研究,又有药食同源之说,这种事情未尝不可以发生。“男女”二字,大概是说三个女儿的三段爱情,也是老朱和锦荣了。

亲情被女儿们的爱情篡改,又被自己的爱情填充,继而又有了新的亲情。水缸水满,水浅,又满,但是水质保持了新鲜可口。老朱其实想得很透彻: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材料准备好了才下锅。

举着酒杯的老朱意气风发:“既然大家坐在一起能吃饭,就是缘分……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的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这个“顾忌”来得很有意思,一个家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很奇怪,是一种“顾忌”。顾忌让每个人都获得了在家庭中的存在感,所有的反思从这里开始。家不全是温情,不全是理解,家也制造矛盾,也解决矛盾,家令人痛,更让人爱。一个家需要形式上的团聚感,也默认着和而不同的规则。

所以我以为,这不是一个恋父的故事,也不是一个男欢女爱的爱情故事,它讲的是亲情和爱情之间的加减法,是一个家庭的平衡术。郎雄的父亲形象深入我心,老朱的不完美和隐忍都是一种普遍的真实。不过我刚刚才知道,2002年,郎雄去世。

 6 ) 一部好电影,抵得过十颗通心丸!

昨天看过了李安导演的老片《饮食男女》,好不痛快!

人家说,现在的作家、导演中,中国味十足的,正经不是大陆人,而是我们的港澳同胞们。这可一点不假。你看看李碧华的《胭脂扣》、《霸王别姬》,李安的《推手》、《喜宴》、《色戒》,杨凡的《游园惊梦》,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东邪西毒》,都是浓妆艳抹或者云淡风轻的中国气节。

《饮食男女》也不例外。上来一段蒸蒸煮煮的中国大菜就把人给镇住了。什么梅菜扣肉、客家小炒、酱爆海螺、清炒螺片、双椒爆炒鱿鱼头、黄焖鸡翅、肉骨茶、香酥叉烧酱排骨、茭白木耳炒肉片、咖喱小龙虾、西洋参炖乌骨,都一道一道地给端上了台面,看得人眼花缭乱。

朱老爷子的生活也同这菜一样令人昏惑,不知该如何下手。自己年纪大了,味蕾都失去了作用,尽管不服老,也是自欺欺人,无奈的举动。三个女儿,没有一个是省心的。大女儿家珍编造出个被抛弃的故事,以此来逃避爱情,其实是没有信心,变为基督教信徒,穿最朴素的衣服,过最无趣的生活。二女儿家倩因为父亲早年给自己挑选了人人羡慕自己却并不中意的人生道路,所以一直心有不满,又不知该如何说起,所以父女关系一直紧张。小女儿家宁一直是最安静的一个,并不多惹事,但内里藏着的其实是一颗并不安分的心。三个女儿心里都想着要逃离父亲这个老家,但除了家倩好像都没有什么办法。

邻居梁家,有三口人:梁老太太,刚从美国女儿家回来,受了一肚子气,见人就说扫兴话,梁老头子却经常拜访安静地听她讲。女儿锦荣(张艾嘉饰演),家珍的好朋友,从小失去父亲,在朱家的庇护下长大,婚姻生活一塌糊涂,离婚手续办了多年,才有了些眉目,丈夫还排着私家侦探监视着,希望能抓住些把柄以得到女儿珊珊的抚养权。锦荣的女儿珊珊,什么都不懂小学生,喜欢缠着家宁在电脑上画画。

早就看到剧情简介说,朱老爷子在最后会留上一手,所以把每个细节都使劲地挖掘,希望能够猜出点子奥妙。可最后的结局还是让我震惊了。这一点后面再提。

二女儿家倩其实是最关心父亲的,但只是说不出口,也知道自己把父亲气得够呛,听了桂伯伯说的一席话更觉得父亲老了,应该更关心身体才对。一次又在医院的心脏检查科遇到父亲,更让她产生了内疚之情。

姑娘大了越来越不服管,老爷子也越来越无事可做。一日他遇到上学去的珊珊,看到她每日都拿着钱买汉堡作为午饭,就自告奋勇地给她做便当。已给自己一点的事情做。平时的,他也经常跑到梁太太那里聊天。更觉得自己老了。

出乎意料,最安静的家宁竟然是最早离开的。她抢到了朋友的男朋友。又未婚先孕,做上了豪门太太,可谓事事风顺。在众目睽睽之下逃离了这个家。

大女儿家珍这时候被几封匿名情书撩拨了心意。她一直以为它们是自己心仪体育老师写的,心中窃喜,可他却迟迟没有表示。(我还一直以为它们是朱老爷子借着送饭给珊珊的空当,每天放她桌子上,让她得以多观察身边的人、打扮起来,以找到心仪的人,结果,我俗不可耐的想法当然是不成立的)终于她耐不住了性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对着学校的大喇叭大骂,“为什么我只能对着空气谈情说爱?!”等等,把全校人都震惊了。可真像是,这些情书只是几个同学的调皮捣蛋,并不是出于体育老师之手。可在体育老师安慰哭泣的她时,她却十分大胆地把他争取过来。最后她也要走了,匆匆忙忙地和男人做了公证,原因是“都等不及了”,当天晚上就把他拉到家人面前,饭都没吃完就坐上人家的摩托车,飞驰而去,眼睛里还闪着泪光:她9年来等待的爱情,总算是结了果。

看来,还真是闷骚的人平时不张扬,一旦爆发,还真是喷火一样地挡都挡不住,雷到骨子里。倒是二女儿家倩,平时就是理智张扬的人,最后却慢慢地淡了散了,归于平静,离开了旧情人,拒绝了新恋人,放弃了去阿姆斯特丹的机会,想着要照顾父亲。人活着就是这么的极端,沉闷到了一定的级数,就是要爆发的,但张扬到了某一个度数,就离归零不远了。

家庭到了这一步,未看也辛酸。父亲的菜好虽好,手到心到,女儿们却无暇细尝里面的情了。难怪朱老爷子要说,“人心的粗了,饭做得那么精,又什么用。”我甚至以为这部片子也会以悲剧结尾,非得等年迈的父亲身体气出了大问题,女儿们才能体会亲情的重要。现在一想,如果剧情也回归到我这等俗人的设想里,也就没什么新意和可称道之处了。

最后,该走的都走了,老屋只剩下父女两个人。父亲却突然召集大家吃饭,说有要事宣布。大家揣测着应当是父亲和梁老太太的婚事有了着落,连梁老太太都穿上了最妖娆的旗袍,进门前还再三地征求女儿对她新胸针的意见,小心翼翼。菜肴还是非一般的丰盛。席间,父亲突然起身来宣布,反正女儿都走了,他将把这老屋子卖掉,换成别处的一间小屋子。众人震惊,我还以为这就是他留的一手,还想着,这老头子倒是想得开。不料,他又说道,

“我的人生不想像做饭一样,等材料都备齐了菜下锅。梁太太,我向你保证,只要我朱老头子还在就一定不会让锦荣娘俩挨饿受冻。”他向身边的梁太太提交上自己的身体健康检查表。

原来,他是要娶锦荣!

当时的感觉犹如当头一棒,真的是千猜万想都没有料到的这一幕。所有的亲戚们也都震惊了,直道是老爷子疯了说浑话。咳咳,这便是片子的高潮了吧,这种震惊貌似只有在《灵异第六感》中我才体会到过。李安简直是绝了。

但后来一想,这情节也并不突兀,其实李安早在前面就已经细针细线地在情节里缝进了铺垫。影片开头的时候,也有老爷子在电话里教某人做鱼的步骤。晚上锦荣领着珊珊拜访,第一句就是“朱爸呢?”珊珊这小家伙也告妈妈的状,说鱼做糊了。其实导演一早就把风一丝丝地放出去了,只是看电影的人心太粗,没觉察到。原来老爷子给珊珊做便当,不是因为没事情做,而是要拉拢小拖油瓶;老爷子同梁太太聊天,不是因为千里遇知音,却是在取悦丈母娘。真真咋舌!锦荣从小失去父亲,被朱老爷子照顾,产生了恋父的情结,也一点都不奇怪。偏偏的,朱老爷子因为自己女儿的疏远,生出了些恋女情结,正好碰到了一块儿。想起一个网友评论的,“如果我是张艾嘉,我可能也会有同样的选择。这个男人,他关心我的孩子,他会吃我的孩子的剩饭,他站在厨房里的时候是那样的安静而没有怨言,他依然挺拔。很关键的一点,他会生活。”快结尾的时候,她在他脸颊上轻轻的一吻,千言万语都融进了一句“爱你”里,那微笑也是娇羞的。张艾嘉的演技永远都是那么淡淡地沁到心里的感觉,永远都那么舒服,比如在《20.30.40》里她与病老太太轻轻的谈话,比如《心动》里她坐上飞机时翻看旧情人送的照片的时候。说《饮食男女》因为张艾嘉演的一个戏份不多的小角色而更加熠熠生辉,果然不假。

结尾的时候,家倩亲自下厨请家人吃饭,却只来了父亲一个人。一切又重归于平静。父亲喝着汤,随口责怪一下女儿的姜放得不地道,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味觉回复了。呵,他尝到的哪里是味道,分明是浓浓的爱。他轻轻地说了声,“女儿。”家倩回了句,“爸。”

电影就此结尾。

真是部好片子,中国味十足,又没有落到悲剧的伤情里,怎么说都是个蒸蒸日上的结尾。还时不时地要出人意料一下。李安自称是闷骚导演,这片子也算他最闷骚的一部戏了吧。一家子人,大女儿三女儿父亲,都是骨子里比谁都风骚,表面上比谁都正经的。所以一旦骚以来,真是雷到人大跌眼镜。尤其是父亲的大揭秘。一开始只看到女儿们一个比一个风华绝代,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还是老爸最猛,深藏一手不在关键时刻不吐露啊。他老爷子一拍桌子,“我要搬家!我要娶我‘闺女'!”眼镜都跌碎了。

就此,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我算是全部看过了。《推手》是看了之后久久开心不起来的沉闷哀情。《喜宴》是有趣中又忙乱,带了点小惊喜的(比如父亲居然会英语却一直装听不懂)。而《饮食男女》又最感人,最出乎意料。本来讲的就是饮食的艺术,最后一家人也都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归宿,仔细一想,同英文片名“Eat Drink Man Woman“配合得还真是恰到好处。《礼记》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片子,想来说的也就是人的欲望,其实还是吃上的少一点,感情上的更多。

其实做子女的也能体会父母的感情吧,但还是说不出口,也不好意思表示,所以一日复一日地吵架、赌气。唉。自己明年就要远走了呢,父母自己在家里待着,空荡荡的,多么孤单。想想就伤心。

伤心事便不要再提了吧。

总之是,这部片子可真是难得一见的好片。尤其是在最近看过无数部恶心沉闷的烂片之后,更觉出此片的难得。现在觉得最可恶的片子,就是那种不怎么好却沉闷伤悲的片,比如让吴彦祖断手的《新宿事件》,它和同样沉闷黑暗但其实还不错的《门徒》搭配起来,让我看完之后马上被测出抑郁症,心情悲痛到一星期没有上课。倒不只因为它们的沉闷悲伤才让我痛苦成这副样子,我这个人,最见不得的就是烂片,看过一部之后,总会难受好多天,就好像是吞下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总要恶心好久才能恢复过来。而这部《饮食男女》就不一样,看完了只觉得浑身清新畅快,好像所有烦恼都消了。李安真是个不可多得的牛导演。心服口服。五体投地。

呵,一部好片抵得过十颗通心丸,果然不错。

 7 ) 父女之间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弑父娶母。弗洛伊德由此将男孩的恋母情结命名为“俄狄浦斯情结”,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而与它相对应的女孩情结被称之为“埃勒克特拉情结”。
  埃勒克特拉是古希腊参与杀害母亲的神话人物。“埃勒克特拉情结”概括的是女性在儿童时期形成的恋父憎母情结。同“俄狄普斯情结”一样,“埃勒克特拉情结”也是儿童一般必然存在的倾向。既然是普遍的心理现象,那么在很多艺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其踪影。
    阿恩海姆曾在《艺术与视知觉》论及,每一件艺术品都必须表现某种东西。这就是说,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所包含的那些个别物体的表象。
    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和生活本质中的心理学,从来都是联系紧密。
    电影《饮食男女》是李安导演的三步曲之一,故事讲的是一个单亲家庭,父亲朱师傅与三个女儿家珍家倩家宁的深深眷恋。一个单亲父亲拉扯三个孩子是不容易的,十六年的生活,其间有浓浓的亲情,还有脱不掉的埃勒克特拉情结的色彩。我所没有想到的是,李安最后通过那样一种方式把这些表露出来,貌似隐晦,却也一眼即穿。就在众人还在纷纷为他与梁伯母之间感到疑惑与可笑的时候,父亲在酒后鼓足了勇气站起来,说他一定会好好照顾锦荣和姗姗。梁锦荣,是家珍的同学和朋友,一直被看作家里的第四个女儿,太突然,太突然……
    其实也不。故事开场,是长时间的朱师傅准备晚宴的镜头,而他第一次开口是因接到了一位女士的电话,听得出,那是关系非同寻常的人。虽然,导演未告知具体是谁。而张艾嘉饰演的梁锦荣第一次在剧中露面的时候,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朱爸呢?”这是一个细节。
    锦荣从小失去父亲,妹妹与朱家女儿是同班同学,受过朱家的照顾。谁能说,这不能是她的恋父情结遭遇了朱爸爸的恋女情结,化作电影最后,那一声轻轻的“爱你”。
    朱家还有三个亲女儿,老大朱家珍,家里的老姑娘,大学毕业九年,年近三十了还没有结婚。一开始,大家都相信那是因为被大学时初恋男友抛弃,久久不能释怀。到底要多深的感情,能让一个女子那样长久地坚持独身,不让其他男人靠近。不管如何,那应该是真正的爱情了?
    可惜不是,可惜我们并没有看到理想中的爱情。而我在这时庆幸,影片所要讲述的并不是个天真的故事。当妹妹家倩遇见李凯,并最终从姐姐故事中的主人公李凯处得知,一切都是假的,一切的悲情都是姐姐编造出来的时候。家倩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她是那样激动与困惑,一个人都承受不住,“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我除了去找你,不晓得该怎么办”她跑到爱人的住处,说:“太荒谬了,我今天遇到了一件很荒谬的事情。”
    是啊,她不明白,姐姐为什么要造这样一个故事给大家呢,是什么理由使得她这样做?
    要究其原因,那就要看她由此能达到了什么目的,她说我是要陪着爸爸的。是为了父亲。
    她说,这里是家,这里是爸的全部。她说,一辈子留在这里,也没什么不好。
    她说:妈走的时候你才多小啊,我比你要更了解父亲,我要一直陪着他。
    家倩却说,再小我也比你了解他。自从妈死后,你就开始当起我的家长,不是我姐姐。是你把我挡在外面。一语道出多年的隔阂。
    在父亲给予的爱上,她们争夺。小时候父亲带家倩去大厨房,家珍就每每会为了这个生气。家倩是最像母亲的那一个,漂亮,天资聪颖,从小跟父亲在大厨房学烧菜,可以说,她是被偏爱的那一个,而她的理想,不是航空业,哪怕现在这一行做得那么成功,她还是不开心的。小时候,她只想做一个与父亲一样的厨师,与父亲一样,如此而已。说到父亲在小时候给她的戒指,那段回忆,如此温暖,如此美丽,如此留恋,全都写在了脸上。当雷蒙逗她,重新玩那个游戏,被她直接拒绝,心中自是起伏,哪怕我是爱你的,哪怕日后,当我得知你要与其他女人结婚的消息,需强忍心痛,风一样离去。可是仍然会为父亲星期天的晚餐推掉你艺廊画展的邀请;那关于父亲的一切,可是你能碰得的?谁都碰不得……如此神圣,不可侵犯。如此这般爱着。
    出乎意料,最小的家宁是最早离开家的孩子,她抢了好朋友的男朋友,也许她是真爱他,也许,她的感情自小就是需要去争夺的。就好似,从两位姐姐那里争夺父亲的爱一样。就好似,这已渐渐形成一种行为的模式。
    家珍,她说她不需要爱情,我们都看到她是最想要的那一个。屋顶上的猫,邻居的卡拉OK歌声都让她烦躁不安。当她遇见新来的排球老师,彼此都有好感,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让她卸下层层的防备,那办公桌上每天一封情书,很好的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她不知道这是淘气学生的恶作剧,当那一天她盛装打扮,准备迎接新生活,却没有了情书。当时她愤怒了,为什么我永远只能站在这里,对着空气谈情说爱?她那么需要爱,需要一个人来示爱。她情绪高昂,她等不及了,马上公证,她慌慌张张地拉着明道,匆匆介绍,又匆匆离去,临走了,脸上有泪滑过,不知是兴奋激动还是不舍,混杂了太多太多。但还是要逃一般,消失在城市的夜色中。花色长裙在摩托车后座飞扬。像是一种胜利。九年了,终于。
    家倩,最聪明美丽的那一个,最理智的一个,却落了单,家里突然有三个人结婚,一个人去世。而她的一段感情,结果是被玩弄,不得不狼狈退场。最后,老房子经过装修,还换了锁,她一个人住。星期天晚餐改由她来准备,那天只有父亲一个人来。她的菜,调料配方与当年母亲的一模一样,父亲因此稍微批评了一下,却发现味觉恢复了,顿时心生欢喜,饭桌上的两个人心中都充盈着感情。而我也将这,看做是贯穿整剧的埃勒克特拉情结的回归。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食欲与性欲,是不是紧密相关?
    女儿们一个个长大了,都到了该出嫁的年龄,父亲的爱必须得有压抑,就像她去喊家倩起床,起初是靠近的柔声呼唤,突然又后退,大声呵斥,只要流露一点温情,就转身离去。他做了一辈子的大厨,味觉退化,非常痛苦,却在与一个与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子结婚之后,又恢复正常。
    也许,这是略显荒诞的。至少,大众和伦理应该还不能坦然接受。
    然而,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说,被我们称之为情感(feeling)或情绪(mood)的东西或许是更为合理的,就是说,更具有深刻的感知力。因为与所有那些理智相比,它更向存在(being)敞开。那些理智由于同时变成了理论模式(ratio),故被错误地解释为是理性。
    艺术品的感染力来自其内在结构,尚未定性的艺术品对艺术家具有“反作用力”,也就是说,艺术家在创作的中后期主要不是受创造力和灵感的支配,而是受使艺术品达到“完整”的压力的支配。
    我不知道李安是不是想表现埃勒克特拉情结,甚至不知他是否意识到自己在表现埃勒克特拉情结。还是无意识的跳跃式思维,在一定问题的推动下,改组旧的整体联系而确立新的本质性联系的创新思维?
    不管怎样,我在通篇看到这样一条线索,而导演也把最后一个镜头交给了父女之间。

 8 ) 《饮食男女》-男欢女爱,滋味万千

我知道结局的,很久前就知道,就是一直没看。

懒洋洋地看着十多年前的片子,居然慢慢微笑、兴奋起来。是的,美食、感情当然是有趣,但是片子背后的那个会心笑容,更有意思。李安,果然不简单。

中国文化中的微妙滋味,拿捏地到位、入味。这就高了很多聪明人一筹。小细节、小角色,都是小心翼翼安排。很多都是中国人的幽默,中国人的自负,中国人的苦恼,中国人的解决。想来老外只能看着各种美食暗咽口水,这个时候中国人可以很不客气地提醒一下:诶呦,您这是看到哪里去了呀?

喜欢的地方太多。到是早就知道的结局,还是让我又吓又笑。这个还真是厉害。归亚蕾这种老戏骨,深入浅出,该重彩的地方浓妆,该轻掠的地方淡抹,由半分羞怯、十分得意到恼羞成怒,滴水不漏,让人折服。郎雄一拍桌子,一语惊众人,也是出人意料。其他人等的表现,还都无可指摘。

等等等等,回头再看,才知道导演的这个埋伏早就搁那儿了。

片子开始,在操持饭菜时,老爷子就接了个电话,谁的电话,没有交代。但是,他却很耐心地教对方如何做清蒸鱼,听了对方一言,又极其无奈地说“今天不说,要等到哪天说呢?”是夜,锦荣来朱家窜门,头一句话就是“我以为你们都在家,朱爸呢?”锦荣的女儿姗姗更是多嘴说她妈妈把鱼做煳了。

呵呵,那个电话是谁的,很明白了吧,这是其一。锦荣那有轻微放肆,又无人会去留意的寒暄,这是其二。所以,若有人被误导,导演应该在偷笑,没在意他的狡猾,就入了他的套。


至于三个女儿,个顶个地有意趣。大女儿的扮演者杨贵媚,实在是那种“越老越正点”的极品,镜头感抓得非常精妙,几次都露一手,让人不得不赞。

二女儿吴倩莲甚至都被大姐生生比了几分下去。当然,她的表现,好比优等生作业上的“良好”,不错,但是还不够好。

到是三女儿王渝文和陈昭荣这一对璧人儿,很让人感怀。他们是那么年轻,那么年轻过。在暗室里,两人看着显影的照片,扣住了对方的手,流露了人对于衰老、死亡的恐惧和哀伤。由最年轻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情绪,最切最深。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想之不能,求之不得,滋味万千,各人入怀。













==========================================================================================================

这是5年后的分隔线。




-------------------------------------------------------------------------------------


  恩,关于那一通电话,理解为二女儿打过来的,也有不少朋友。
  
  从两个角度解释一下我的看法吧。
  
  
  其一。
  
  
  老爷子和二女儿之间的感情最为深厚,但是,在影片最开始,这二人的关系也最硌涩。如果影片中有点明原因,老爷子的哥们被送医院,二女儿也赶了去不是,这父女俩在一个知根知底的“外人”面前终于把心结摆在桌面上明说了一次。二女儿抱怨,从小在厨房混大,她是最爱厨艺的那一个丫头,结果,老爸偏偏不许她再干这一行。
  
  这个不是原台词,只是大意。但是,也可看出,父女俩人的心结在这一时刻,依然未解。女儿热爱,老爸禁止,这个疙瘩在此依然存在。所以,为什么女儿心情大好,就弄一桌饭菜,但是,她压根不是在自家做,而是在男友家。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做菜是女儿宣泄情感甚至纾解自我的隐形通道,她根本不想让老爸看见,更不大可能主动去问老爸如何做菜,另外她的厨艺之高,几乎是女儿中最得真传的那位,并无问此简单问题的必要。
  
  于常人看来,父女之间的求教和讲解,是很通畅的事情。但,在老爷子和二女儿,有巨大的隔阂,这隔阂恰由学厨、当厨而起,在影片的前半段,矛盾又完全没有消除,而是以其他的方式不断激化。
  
  所以,我个人觉得,影片开始的第一个电话,不大可能是二女儿过来求教的。
  
  
  其二。
  
  老爷子讲电话时,开始说的是如何做鱼。最妙的是老爷子的最后一句话:“今天不说,要等到哪天说呢?”
  
  老爷子说这句话的无奈语气,请朋友再思量一下。
  
  让他如此无奈的事情,让他想说却又不好说,决定说却被另一个人反对说,会是什么事?
  
  我想到的,是他打算在家庭聚餐上,向三个女儿公布:他和锦荣的感情问题。
  
  向女儿宣布新的恋情,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原配的‘背叛’,更何况锦荣是女儿的同学,突然之间,被告知锦荣会成为她们的继母,这会是多大的冲击,可想而知。
  
  作为父亲,他当然有发言的绝对权威;但作为锦荣,向同学兼闺蜜坦白自己和对方父亲的恋情,这太难了,她不得不犹豫再三。
  
  所以,喊停的人是电话那头的人,对吧。因此,终于没有说出来的,是老爷子。
  
  而锦荣夜间探视,也是心中不定,她并不知道,老爷子到底有没有在聚餐中说明什么。她的那一句台词,也很妙——““我以为你们都在家,朱爸呢?”
  
  既然父亲原本打算向女儿们摊牌,必定应该是三个闺女都在。
  
  而朱爸如果说了什么,那几个女儿的对她的反应会是怎样呢?
  因此,“朱爸呢?”在我看来,是一个让我觉得拍案叫绝的试探,隐秘而巧妙。
  
  所以,最终大团圆时,老爷子一拍桌子说了个痛快,几个女儿的反应,不是反对,也不是同意,而是以各种不同言语质问,为什么老爸没有早说,为什么这么离谱的事情没有让她们早知道。
  
  老爷子有很多次早早说出的机会,都在他自己的犹疑和锦荣的胆怯中,丧失了。
  
  前面,老爷子长久的沉默,压抑和无奈,造成电影最后冲突总爆发时,戏剧的最高潮。
  
  这是我个人所认为的前后呼应。
  
  至于锦荣还在办理离婚,这个是事实。但是,锦荣的母亲,甚至她的闺蜜,都用极短的台词,旁敲侧击,离婚如此不顺,是她的丈夫在拖,她的前夫不但另有女人,对于这段婚姻也极不负责。如此以来,从道德的角度看来,锦荣和老爷子的爱情,是有问题;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反观,锦荣的前夫,在道德上也非常低劣,甚至是有更大的问题。
  
  那么,此时再去用道德来框套老少恋,于情于理,能套进去的少,留白多了很多。
  
  当然,对于电影的理解,不同的观众,肯定会有不同观点。
  
  真伪事小,自由为大。

 短评

李安这次不仅把所有的细节都拍进了我的心坎,还给了一个“惊喜”。电影中复杂的菜式我们没法尝到,但他用镜头让我们把生活的酸甜苦辣都一一尝遍。最后的那个味儿,就是“幸福”,看他的电影,那也是我的幸福。

6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我也是看完这部最后笑了的人之一,两个多小时的片子却一点也不觉得长,重要的事情发生的时候都有一桌丰盛的美食,原来这就是饮食男女,我们要吃饭,我们也要生活,生活怎么能总是波澜不惊呢,必须是有着很多的问题。没有一颗细腻的心是没办法拍出这样细腻的片子的。

9分钟前
  • 土豆泥
  • 力荐

看似最不能守住传统和孤独的人,坚持到最后。

12分钟前
  • 阿右
  • 力荐

细腻又不做作,李安的一贯风格。

15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极其平淡的生活细节,但无不透尽亲情与爱意。归亚蕾那口熟悉又有趣的湘音也让我开怀。有时候,生活和烹饪是一样的道理,需要用心去投入才能做出一份好味道。★★★★

18分钟前
  • Q。
  • 推荐

看到最后,原来是老爸最猛~~

20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我会告诉你我反复看了五遍开头?口水留成海

22分钟前
  • 5只小熊
  • 力荐

归亚蕾好赞 结婚就是业障 一场牵挂 NB

24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你个杀千刀滴老朱,我以为你要勾引我,原来你是要拐走我滴女儿!

27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力荐

昨天把这片子掏出来又看了遍,过去十三年看了总有三十遍了。开始是看做菜,之后看吴倩莲和赵文瑄,现在净注意杨贵媚、郎雄的小表情和归亚蕾的口音。昨天才注意到,这片平均颜值高得吓死人:三姐妹及夫婿都清爽标致,41岁的张艾嘉笑起来还有少女感。

30分钟前
  • 张佳玮
  • 力荐

李安真是个闷骚,想骚不敢说,但又骚得难耐,只好骚得若隐若现,骚得欲说还休,把他那五千年来的性压抑骚成一套吃饭故事,一如他上台领奖,本是春风得意,却把脸摆成一幅认怂的样子,但再怂也掩不住嘴角的笑意,尼玛,我从未见过如此闷骚之人!

32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推荐

假如94年有豆瓣 着一定会是当年最精彩的一个直播贴

36分钟前
  • 镜泉
  • 推荐

到现在才看这种基础款片子实在该打。吴倩莲的角色看得我如坐针毡。归亚蕾对小珊珊说:“小孩就嘴这么叼,长大必定嫁不出了。”镜头一扫吴,我才后迟钝地顿悟。问题或许甚至不在美貌和才情就在那份致命的骄傲。这才只是副线之一。李安这人坏到骨子里去了。

41分钟前
  • Gabrielle
  • 力荐

看完之后我就想当一辈子的姗姗。

45分钟前
  • DJ Katze
  • 力荐

家倩:啥?我买的房子是违章建筑?啥?我妹妹怀孕了?啥?我大姐的苦情史是她的幻想?啥?我炮友要结婚了?(而且我真就是个炮友?)啥?我爸把锦荣拐跑了?啥?我爸做体检是为了证明他还能再生一个?这啥世道啊?这啥家庭啊?你们这么多人玩我一个确定不是串通好的吗?还有,爸,我刚决定放弃大好前程留下来陪您,您把房都卖了,合适么?

50分钟前
  • 吊诡
  • 力荐

李安最好的作品。太流畅了,调遣得宜,全无废句。

5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中国人的闷骚拍得好到位,以及,我说归亚蕾哪来的一口标准长沙话,居然真的是长沙人啊哈哈哈

56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惜食,平淡如水余味长~想起小时候吃麦丽素特别小心,还发明好多奇怪好玩的方法。人心粗了,吃什么都不精。

57分钟前
  • 鱼婆婆
  • 力荐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还有就是,原来男人会一直有性欲。

1小时前
  • 眠去
  • 推荐

果然最后又是爸爸放大招了,不要小瞧爸爸啊!老爷子说自己的生活不能像做菜一样,材料齐全了才下锅;而这部电影也像是做菜,这里一点料,那里一点料,加起来便全是生活的滋味了。这大概是李安最好的剧本了吧!细腻又不造作,极品好电影。看得极饿。

1小时前
  • 米粒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